32. 回信 助眠游戏(1 / 2)

咸鱼继母日常 明栀 6215 字 10天前

怀疑的目光再次扫向徐月嘉。

不过温叶最终还是什么都没问, 因为不重要。

她拿着已打开的信起身,对徐玉宣道“不读便不读吧,你自己待会儿,有事找纪嬷嬷, 母亲还有事。”

说完头也不回地往西侧书房走去, 徐玉宣人小, 哪里追得上她,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好在这时纪嬷嬷端了一盘点心进来,徐玉宣的注意力才面前被吸引住,重新坐回凳子上。

纪嬷嬷夹了一块杏仁饼, 哄着让徐玉宣吃。

徐玉宣趴在桌子上, 用小米牙一点一点啃着, 大概是杏仁饼味道不错, 他吃得一脸欢雀。

坐在对面的徐月嘉抿了一口茶,余光瞥过去。

徐玉宣似有所感,用另一只手遮了遮才吃了几口的杏仁饼, 小动作护食得紧。

徐月嘉“”

书房里,温叶正在思考怎么给沈氏回信。

从徐月嘉的态度来看, 皇宫内或许复杂, 但并没有她想象的那般洪水猛兽,沈氏之所以给她写这封信,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温家不想与皇家有牵连,眼下太子虽受宠, 那是因为圣上正值壮年, 谁又能保证将来

听说先帝年轻时也算是个明君,可人一老,心态就变了。

而长乐公主是太子同胞长姐, 皆出自中宫皇后,命运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温叶想清楚后,提笔落墨,其中利弊得失不需要她多说,只用将皇上此次为公主选伴读的真正心思告知沈氏便可。

有了思路,一封信很快写好,温叶将其放在一旁晾着,接着又拿了张空白信纸。

第二封是她准备写给常姨娘和小妹的,夹在第一封信里,一起送去温家。

她和姨娘小妹也好些日子没见了,挺想她们的,好在等年后初二回娘家就又能见上一面了。

温叶边写信边琢磨今年给小妹的新年礼物,徐玉宣那一盒小金猪倒是给了她灵感。

往年没那个条件,今年有了。

嫁人后所有的吃喝穿戴用度,国公府都会负责,温叶除了每个月要给自己人发月例,都没有花银子的地方。

陪房人不多,她的月例银子就足够发了,还能有所余。

沈氏给她的嫁妆银子,不花也是放在那落灰。

重活一世,温叶已经没上辈子那般爱存钱了,拼死累活存了几百万,结果一分没花在自己身上,人就噶了。

不过她还是很喜欢钱,来者不拒,只是心态有所转变,该花就花。

看开了,但又没完全看开。

温叶将信装好,密封,打算午膳后让云枝去找秋叔,让他将信送去温家。

等温叶从书房里走出来后,父子俩都离开了。

桌上只有一盘没吃完的杏仁饼。

温叶叫云枝和桃枝进来,将信给云枝,吩咐她过后,问了桃枝一嘴,“午膳吃什么”

桃枝笑着回道“反正都是您爱吃的,红杏的厨艺,夫人还不放心”

温叶心道,也是,随手拿起桌上摆着的杏仁饼吃了起来,味道不错,就是没她以往吃过的那般甜,想来是专门做给徐玉宣吃的,所以没放太多糖。

温叶吃了两块,等云枝送完信回来后道“马上就过年了,有个事儿需要你去做。”

云枝道“夫人请说。”

温叶喝了口茶水,解了渴意后道“事情简单”

拢共就两件小事,云枝一个人完全能应付。

温叶说完,将先前写完信后,又单独画好的一张图纸交给云枝,并道“如果哪儿有疑问,再来问我。”

云枝谨慎收好,保证道“奴婢知道了。”

吩咐完事情,温叶的视线再次回到桌上的杏仁饼,这才想起来追问一句“郎君和小公子呢”

桃枝回道“夫人不是在给温夫人写回信嘛,郎君怕小公子打搅,便将小公子抱走了。”

温叶“哦”了一声,不甚在意。

然后就将一盘杏仁饼都吃完了。

少放些糖,味道居然更好。

秋叔午膳后就揣着信离开国公府,驾着马车去了温家。

沈氏收到下人通报的时候,正与两位儿媳在正堂说话,她没想到温叶回信会这般快,原以为要等两日呢。

看来她这个庶女和国公府的人关系处得不错。

也是,她那个性子,在哪都能过出一番天地。

沈氏让下人将秋叔带去倒座房,喝杯热茶暖和暖和,顺带将信拿过来。

小厮将信交给正院的小丫鬟,小丫鬟又把信递到银霜手中,最终由银霜拿来给沈氏。

沈氏接过信,一摸便知里头还有一封。

想也不用想,多出来的信是给常姨娘的。

两个儿媳不是多嘴的人,府上的事她们也大差不差都知晓了,因此沈氏当着她们的面就将信打开了。

柳氏的肚子如今已经大了,沈氏免了她每日的请安,但柳氏白日里偶尔还是会来正院陪沈氏说说话,反正两个院子离得不远,婢女们小心扶着,不碍事。

沈氏看完信后,眉头彻底舒展。

杨氏瞧婆婆沈氏神情轻松,便猜是伴读一事有了好的解决办法。

不过她很知趣,什么都没问。

只笑道“一眨眼,四妹出嫁也有好几个月了,前两日澈哥儿还念叨着呢。”

杨氏倒没夸张,四姑子嫁人前,偶尔会往她院里送些小玩意,她两个儿子都挺喜欢的。

几个庶出姑姑里,除了大不了几岁的温然,也就记得温叶这一个。

沈氏看完后又将信装回去,等温父下职回来,还要拿给他看的。

“圣上为公主挑选伴读一事,我们家就不掺和了。”沈氏同两位儿媳道,“不过五姑娘既符合条件,参选是一定要去的。”

否则让圣上知晓了,还以为是温家不敬皇家呢。

旨意上说只在五品及以上官员家中选,不仅温家符合,杨氏和柳氏的娘家也在条件之内。

杨氏听明白了,脸上笑意不禁明显了些。

她娘家有个侄女,今年八岁,还算聪慧机灵,正好合适,如果没有小姑子这个竞争对手,又能多一分胜算了。

公主的伴读啊,有了这么一层身份,日后长大说亲,选择都能更上一层楼。

柳氏就没想这么多了,她几位兄长都没有女儿,所以就算是有这方面的念想,也没有条件。

她现在一门心思都在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上。

也不知是男是女。

一举得男当然好,不过柳氏心底还是挺期望是个女儿的,物以稀为贵,温家下一辈还没有女孩,她头胎若能生一个,婆婆应该会喜欢。

柳氏嫁进来这么久,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母亲会选中温家了,除了与婆婆的手帕交这层关系外,至少在温家,她不用担心生女儿会受到冷落。

给常姨娘的信,沈氏让银霜亲自去送。

温叶嫁人后,常姨娘身边只剩下小女儿,日子还是要过的,只是没了温叶,少不得多了几分寂寥。

温然争气,每日都很用功读书,风雪也不间断,常姨娘欣慰的同时,经常会想起已经嫁入国公府的大女儿。

不过府中学堂已经放了年假,在正月十五之前,温然都不用去了。

她现在每日按照放假前就制定好的计划,每日按时完成课业后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陪伴常姨娘。

银霜过来送信,金桔一听是四姑娘的信,立即领着银霜进屋,同常姨娘和温然道“姨娘、五姑娘,四姑奶奶来信了。”

屋内,温然在练大字,常姨娘坐在一侧,绣些小物件打磨时间。

听到金桔激动的话音,常姨娘迅速放下绣品,快步走过去,看向她身旁的银霜,同样有些激动问道“银霜姑娘,可是真的”

银霜将信奉上道“回姨娘,这是夫人命奴婢送来溪翠院,的确是四姑奶奶的信。”

常姨娘高兴接过,道“真是麻烦银霜姑娘了。”

银霜没说什么,送完信,便告辞了。

常姨娘拿着信回来准备与温然一起看。

信挺长的,温叶没写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像是聊家常一样,写了她这段日子都做了什么事。

温叶想,常姨娘和温然应该挺喜欢她絮叨这些的。

常姨娘的确欢喜,即使没法回信,但从女儿的信中,看出她看过得好便已经很满足了。

温然也高兴,看完四姐的信,她感觉读书都更有劲头了。

不过心性再早熟,也还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温叶着重在信上描绘了那两日在庄子上的生活。

铁锅炖大鹅引起了温然的注意,提起这道菜,她一双杏眼都透着亮。

常姨娘摸了摸小女儿的头,笑着道“你姐姐在信最后附了做法,明儿我就让小厨房给你做。”

府中的大厨房是不会供应这种吃食的,好在溪翠院有小厨房,想吃什么,自己掏银子去买,不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