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他们宋朝唯二拔尖的两个皇帝居然都是英年早逝的命, 北宋时期的群臣和百姓都要把眼睛给哭瞎了
好不容易大宋出了两个能被神仙认可的官家,怎么就不能长命百岁呢
只要一想到大宋后面那些官家的作为,当真是再好的性子都要被气晕过去呜呜呜他们大宋为何就是如此倒霉居然会接连摊上那样荒唐而懦弱无能的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也觉得他们老赵家血脉真的可能有毒, 尤其是在听到小神仙对那周世宗柴荣的夸赞, 心里就更是复杂。
既有对旧主柴荣的羡慕嫉妒在里面,也有对柴荣英年早逝的惋惜更有如同神仙一般的感叹,若是柴荣不曾英年早逝,那就是他赵匡胤都不会搞篡位啊不,是搞争当皇帝的事情。
其实在已知大宋后面有多糟糕和气人, 甚至是到了人神共愤的情况后,赵匡胤心里就憋着一股怒火是对赵家后世子孙的,也是对自己的, 更是对那被杀死,甚至是可能已经被挫骨扬灰的赵光义的愤怒。
想他泱泱华夏,如何能对着金人那些蛮夷跪地求饶那般摇尾乞怜昏庸无能的作态, 但真是罪孽滔天人人得而诛之
这边宋朝众人都在悲愤不已时, 正处于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时期的百官那是赶紧就劝官家保重身体别的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但官家的身体就是最重要的, 否则官家两脚一蹬驾崩了,他们可就得在宋徽宗赵佶等等荒唐无能的昏君手底下干活, 那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
尽管端王赵佶已经被贬为庶人, 但宋人还是倍感不安, 毕竟太宗皇帝这一脉有问题, 这都是神仙亲口所说, 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放下心来。
除非能让皇位回到太祖皇帝血脉之中,否则难安天下万民之心也
这个考虑不仅是官员和百姓们的想法,宋神宗赵煦也动过这样的想法, 只是要选哪一位太祖皇帝的后代来做储君,却还是需要多方考究,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断然是急不得的。
而对于储君这个位置,已经知晓未来之事的宋神宗诸子,那简直就是避之如蛇蝎做的好很难,但若是做不好,那可是要被天下人戳着脊梁骨痛骂,然后还会被神仙所厌恶,甚至还有十八层地狱和畜生道等严厉惩罚等着。
连神仙都说明君不好做,那他们为何要舍弃做一个逍遥快活王爷的身份,去做一个肩扛江山社稷与万民的皇帝
所以对于父皇透露出来要选太祖皇帝那一脉子嗣做储君的念头,他们那就是举双手双脚赞同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希望自己父皇能活的久一些,毕竟在父皇手底下逍遥快活和在非父非兄的新帝手底下逍遥快活,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
但这里面又有一个被神仙称赞的宋哲宗赵煦在里面,鉴于赵煦英年早逝,于是宋神宗在再三思考之后,决定让儿子赵煦做储君,随后再从太祖皇帝那边的子嗣里选一个做皇太孙。
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宋神宗赵顼觉得满意极了。
但年仅八岁就无痛有儿子的赵顼却是觉得很无奈其实父皇您可以直接把皇位传给太祖皇帝那一脉的,实在没必要再加一个他
这边宋朝动作不断,若是神仙知道宋神宗这个奇葩的举动,怕都要无语了。
英年早逝的皇帝就说到这里,总之有病治病,大力发展医学就是最要紧的。但很多皇帝英年早逝,那完全就是积劳成疾,或者是不注重锻炼,有诸多损伤身体的坏习惯,记住早睡早起多锻炼,有烦心事就说,尽量保持好心情就对了。
而说到生不出孩子,亦或者是生出孩子却养不活的,那就也是挺多的。比如汉朝的汉惠帝刘盈、汉昭帝刘弗陵、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和汉平帝刘衎。其他朝代,诸如唐宋元明清,那是每一个朝代都会出现这种皇帝无子嗣继位的情况。
除了极少数是真的不行,比如宋高宗赵构那种情况之外,就有些皇帝那就是自寻死路,比如生于和平四年,隋和二年在叔父汉成帝刘骜死后,登基为帝的汉哀帝刘欣,虽然只是在位七年,却因为贪欲放纵,空虚身体,最后元寿二年六月就病逝,时年二十五岁。
突然被迫当众社死的汉哀帝“”
还有就是单纯吃春药吃死的,比如汉成帝刘骜,南朝齐明帝萧鸾,唐宣宗李忱,明光宗朱常洛,明穆宗朱载坖。1
对于被神仙提到的这些皇帝来说,那就只有一个想法好消息,终于被神仙提到了坏消息,他们都吃春药吃死了,而且还人尽皆知
“”
不过唐宣宗李忱所吃的绝大数是有毒的丹药,虽有些是那方面的作用,但就是主要延续老李家吃丹药的传统罢了。
主要是唐宣宗李忱的死对于当时的大唐来说很是可惜。唐宣宗李忱有小太宗之美称,是一位中兴之主。
唐宣宗李忱的初名为李怡,是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也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李忱于长庆元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
唐宣宗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李忱位期间门,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这一点做得很不错哦,当唐宣宗来到地府时,还被你们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夸赞。当然这时候某些昏君被暴打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突然被小神仙夸赞起来的唐宣宗李忱“”
不管是为了太宗皇帝,还是为了小神仙的夸赞,他李忱以后若是再吃一颗丹药,那就是小狗
唐宣宗李忱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河湟,设置归义军。同时唐宣宗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
大中十三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而且唐宣宗李忱还工诗善书,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小神仙说到这里时,又念了唐宣宗李忱流传于后世的六首诗,当场就让李忱激动兴奋到面红耳赤,立刻便将吃丹药的兴趣给转移到作诗上面。
为此,后世全文背诵诗词的学生苦不堪言
你一个皇帝好好做皇帝做明君就够了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要写诗大唐有李白杜甫等等诗人就够了,不需要一个诗帝啊
谁来救救他们啊
唐宣宗李忱在位时大唐政局相对安定,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史家更是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
不过也有人指出唐宣宗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不好后果。
但在我看来,唐宣宗李忱对于当时的大唐来说,已经算是最好的君王。
再度被神仙夸赞的唐宣宗李忱“”
嘿嘿嘿他现在马上就把某些人划重点胡说八道的缺点给改正,那他李忱在神仙心里必定就是最完美的
神仙“”但凡你多吃一颗花生米
除了唐宣宗李忱这个帝王很可惜之外,还有明朝的两位皇帝,比如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
明光宗朱常洛在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期间门,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对于大明来说,朱常洛也算是一位比较好的君王,但就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
泰昌元年,突然病逝,史称红丸案,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为光宗,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明朝除了明光宗朱常洛是这个情况外,还有明穆宗朱载坖,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为孝恪杜皇后。
嘉靖十八年,朱载坖受封裕王。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觎皇位。
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圳死。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改元隆庆。
明穆宗朱载坖在位期间门,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但明穆宗朱载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
你们人间门帝王能不能都正常点唐朝的皇帝堆里,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外,其他的皇帝都多多少少有点致命毛病,比如唐玄宗半生英明,晚年却弄出安史之乱;唐代宗在位时国都被吐蕃攻陷,自己都只能狼狈出逃;唐德宗直接就亲小人、远贤臣;唐穆宗则是荒淫无道;唐宪宗和唐敬宗宠信宦官;唐僖宗更是使得黄巢起义,丢失大好河山。
宋朝皇帝那就更是烂泥里勉勉强强挑出两三个好的,元朝直接不说也罢,明朝那就是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太宗朱棣之外,所有的皇帝都在把皇帝当成副业来做。
喜好吃东西的直接胖死,喜欢斗蟋蟀的不教好儿子,直接弄出个朱祁镇来,要不是看在朱祁钰和于谦份上,扒皮大法也有你的贡献。
被小神仙冷嘲热讽的明宣宗朱瞻基“”
现在就是完全不敢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