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想,感觉自己还是很有用的徐福立刻就激昂起来他必须要把九天玄女娘娘安排给他的任务圆满完成,否则就是对不住娘娘对他的厚爱
“王将军,李将军,请派一队人跟着我一同深入百越之地,我有一法能让那百越首领不战自降”
王贲和李信都觉得徐福这是在夸大其口,甚至有可能就是想要逃跑。
对于这些总是妖言惑众甚至还时常让他们皇帝陛下吃那些奇奇怪怪丹药的方士,王贲和李信都是极为厌恶的态度。
若非皇帝陛下护着这些方士,他们早就把徐福等方士给尽数斩杀
此时此刻见到原本精神颓靡的徐福突然变得激奋主动起来,两位将军的脑子只有“阴谋”二字猜测。
只是徐福十分坚持,甚至还起了毒誓,说是若不能让百越首领投降,他必定天打雷劈而死
这样的毒誓实在是过于令人惊骇在不曾有神仙出现前,敬畏鬼神之人都不敢如此发毒誓。更遑论是现在已然有神仙出现,怕是只有那无知愚笨之人,才会轻易发毒誓。
徐福这样坚定的态度,让王贲和李信都动摇了心思。
百越之地就在前面不远,而那炎热气候和瘴气弥漫,确实就是让大秦将士很是痛苦不堪,甚至还有人就此病倒。
他们此行过来是打着先礼后兵的计划,再加上军队行列中已有许多人病倒,幸而有医师随行,否则拖下去那可就是要人命的病症
那倒不如让徐福去试一次,若是不行那再大军压境。
而且这地形地势并不利于逃跑,徐福若真的有逃跑之心,怕是只能逃进百越之地。
若是要逃到大秦境地,却是绝无可能。
徐福就见那王贲将军和李信将军搁一处讨论一会儿,就欣然应允他的要求。
只是临行之前,将军王贲用九天玄女娘娘的名义威胁了一番徐福,而将军李信则是好奇询问徐福的计划。
徐福皆是只笑不语。
毕竟他哪里敢说是要拿着欺骗皇帝陛下的手段去欺骗百越首领说出来他可担心自己都不能活着走出百越之地。
徐福带着较为耐热且身强体壮的秦兵队伍离开后,王贲和李信就带着军队又往百越之地外面撤军一段距离,因为百越实在是太闷太热了
不止是将士们受不了,他们这些习惯于军旅生涯的都受不住。
待退到较为安全的大秦领土后,王贲和李信就下令扎营整顿休息,随后便按照巫山神女所授之法来调整对酷夏的难耐和痛苦。
至于徐福进去那百越之地,又是如何用他最拿手的戏法欺骗住很是崇尚鬼神的百越首领桀骏,并让桀骏答应前往秦朝聆听神仙授课,那就是无需概述、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毕竟他之前没有神仙作为靠山,都能把秦始皇嬴政给骗到团团转,更别说现在徐福自认为是有九天玄女娘娘作为靠山,那就更是理直气壮,扮起神仙使者那叫一个神采飞扬。
直接就叫跟着徐福一同前往百越之地的将士们看傻了眼。
元和六年,其母亲因病去世,白居易便返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再回到长安任左赞善大夫。
贞元十六年,刚刚参加完科举考试的白居易还没有来得及欣喜于自己中进士一事,就被月神所说的自己母亲会因病亡故的消息而惊慌悲伤。
他顾不上疲惫,急急忙忙就往家中赶去,待见到母亲平安健康的身影后,方才松了一口气。
“母亲,您可安好”
听到儿子的担忧呼喊,此前一直看着天幕授课的陈氏晃神片刻,随后便点点头,示意自己很是安好。
因为她一直反对儿子迷恋那乡下姑娘湘灵一事,儿子可以说是已经许久不曾用这般眼神看她。
此时再被儿子担忧着,陈氏直觉情绪有着些许复杂也许是因为从月神这里知道自己会病死,陈氏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便发生了变化。
白居易是一位堪称唐朝诗歌代表人物的诗人,他与李白、杜甫并为唐朝三大诗人,但比起李白和杜甫,白居易的情感生涯却是十分坎坷。
白居易在元和元年时与有人陈鸿、王质夫来到马嵬驿附近游览,便有感而发的写下长恨歌这一首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借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来讲述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其中也蕴含了自己情窦初开却不幸夭折的初恋情人湘灵。
白居易出生不久就频遭战乱,为了避难便只得全家迁居,正好年方十九岁的白居易就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湘灵。
白居易用诗歌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来形容自己的心动。只可惜白居易的母亲陈氏门第观念深重,并不允许儿子娶一个乡下姑娘,于是便横加阻拦,拆散了这本该成就的一桩姻缘。
只是白居易对于湘灵的一往情深,却是很多年后都不肯轻易放弃。寄湘灵中更是明确写道泪眼寒动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赶独自愁。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二十七岁,他远赴江南投靠叔父时,仍写诗寄给湘灵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愿作深山林,枝枝连理生。,此时距离他们初识已经过去八年,只是现实冰冷,白居易根本拿不出力量来反抗他的母亲。
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迎娶心爱之人湘灵,只是他的母亲依旧拒绝他。白居易无奈离家远行,特地写下生离别,生离别未年三十生白发。
白居易确实染上了相思病,未过而立便鬓生白发。中举的白居易在长安城任职校书郎,家也迁走,他与心爱之人湘灵的缘分终究还是断了。
白居易三十七岁时,在其母亲以死相逼下,被迫娶妻。其实在离开符离时,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把放在木匣里的铜镜,二十几年白居易都不舍得打开。
直到他年老之后重归故里,那时符离城饱经战乱,村舍十不存一,他根本就找不到湘灵的家了。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实就是说他和湘灵的爱情悲剧。
至于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所谓爱情悲剧,只不过是一场谎言罢了
已经悬崖勒马并把杨玉环给送回去他儿子寿王府的唐玄宗李隆基,只想求月神不要再说他的事情。
他,李隆基,真的知道错了
唐玄宗心中悲伤不已,真的感觉到处都是看他的异样眼神,此时再被月神冷嘲热讽一番,顿时就是很想要立即传位于太子李亨。
“亨儿,莫要再推脱了难道你忍心看父皇再被神仙厌弃”
太子李亨“”
说一句实话,他父皇被诸多神仙厌恶嫌弃,其实并不是因为父皇做皇帝,而是因为他的父皇作为皇帝,却不尽帝王之责任。
若不是有神仙降世说他父皇以后会做的一切昏庸之举,太子李亨定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父皇会变得如此昏庸
明明在他的记忆中,父皇一直都是一位任人唯贤、体恤百姓、英武不凡的明君。可从什么时候父皇改变了呢
是从宰相张公张九龄被罢免,随后信重李林甫那个小人开始还是从宠信武惠妃,并听信其谗言而杀死前太子、鄂王和光王开始亦或者是强抢儿媳杨玉环开始
太子李亨不知道应当如何评价他父皇荒诞不经的未来之事,他只知道此时的父皇,确实是已经老了。
大唐的未来,应当交于他手中,再经由他的努力去延续太宗皇帝时候的繁盛强大
如此在意门第,白家是有皇位要继承吗可明朝的皇帝娶皇后,却也是从来不看门第门阀,明朝不会如此,却是在唐朝这样主张民为国本的王朝出现,这便又是唐王朝衰落的一个细节。
往前算个几百年,哪个凡人祖上不是农桑出生秦朝的祖先大费是驯鸟兽之人,而创立秦国的秦非子更是因为善于养马而得到周孝王的赏识才获封秦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亦是出身农家,明朝皇帝朱元璋更是出身于平民百姓,他们所创下的历史传奇,从来就不会被出身所束缚。
如何白氏门庭就会被一个平民女子所影响若是一个家族的前途是会被一个女子所影响,那这个家族迟早迟早都是要被灭族,又何必将其罪责归于一女子
就如同许多人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罪责归咎于杨贵妃一个女子身上,可其实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唐玄宗李隆基得意忘形不堪重用罢了。
你们凡人总是以门第来决定姻亲,殊不知却是为后世子孙埋下了死亡的祸根。比如白居易和母亲与其父亲,便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这个关系太近了。对于之后的子孙后代是危害极大的,怀孕容易胎死腹中,即便是生出来的幼儿也容易夭折,就算勉强养大成人却也容易早亡。
表哥与表妹的血缘关系就相当于堂哥与堂妹,你们凡人不会让堂哥迎娶堂妹,却经常让表哥和表妹结为姻亲,却不知就是你们这些行为,导致了许多后世子孙的悲剧下场。
比如汉武帝刘彻和皇后陈阿娇,陆游和唐婉,这两对夫妻并未育有子女,尚且看不出其危害来。而唐太宗李世民将公主嫁给其皇后长孙氏家的公子,想着表兄妹相配可谓是亲上加亲,却是致使公主年岁二十三便病亡。
话说回来,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虽然战功赫赫荣耀无数,命运却也是坎坷多舛。生母早逝,父亲猜忌,贞观十年爱妻长孙氏因病早逝,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病死,次子李泰也在三十五岁时去世,晋阳公主也于十二岁时亡故。
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所爱重的臣子,亦是有许多病死在他前面,如此沉重的打击,也难怪唐太宗会因伤心过度而得病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逝世,享年五十二岁。
五十二岁啊,就比秦始皇嬴政多活了三岁。
真应该让早死而赖活着的唐玄宗李隆基给他的祖宗们贡献个二十年,反正李隆基活到七十八岁,也只是在辱没唐王朝的威严,还不如早早死在五十八岁那年。
正好五十八岁的唐玄宗李隆基闻言,默默的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今夜长安城里,又多了一个悲伤的人。
猝不及防被月神说出一大堆不幸命运的唐太宗李世民“”
等等 月神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谁病死是谁是谁是谁一定不是我最爱的观音婢一定不是我最喜欢的承乾和青雀
月神您能不能仔细展开说说这对我李世民真的很重要啊
而在秦朝,已经算清楚自己能活多少年的四十岁秦始皇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