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夺门之变的参与人成分是很复杂的, 而且不少人存在冒功现象,需要分辨。
前文我们提过的张辅二弟张輗,他是冒功的,所以看他履历会很奇怪哈哈哈。
孙太后的那一大堆亲戚, 也是冒功的。
“会昌侯孙继宗, 因冒报迎驾功升官者俱有首, 其子弟冒报者亦二十余人, 具奏辞免。”
孙继宗自己也没参与, 他的爵位晋升诏书没有提到夺门。
孙太后在夺门里面的主要作用还是给曹吉祥等人递敕书, 其他的作用不大。
朱元璋沉默片刻, 评价一句“这个管理有点混乱。”
朱棣也沉默片刻, 评价道“玄武门之变, 一定不是这样的。”
杨善、王骥、陈汝言三人里,王世贞说陈汝言是冒功。
王骥有人考证觉得他也是冒功, 他的表述是自己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公公亲自带着儿子厮杀,摔倒了,被都督刘昱扶起来。
这个刘昱明实录里不存在, 名字相近的刘玉是冒功的。
如果是冒功,那王骥就是纯粹的我、王骥、新旧老板都给我打钱的人设。
如果不是,他应该和杨善一样, 发挥着高级官员稳定夺门者, 大家可以干,有人支持你,这种威望旗帜作用。
重点还是张軏、太监曹吉祥、石亨、徐有贞这四个人。
“太监。”朱元璋横了朱棣一眼, “就是从你这里,遗毒无穷吧。”
朱棣“”
朱元璋也懒得说这儿子了,只点评道“这曹吉祥, 不会有好结果的。那堡宗复辟,肯定要邀买人心,曹吉祥这种投机取巧之人,若是再不能时时自省,低调做事,早晚要被杀鸡儆猴。”
然而这等投机取巧的太监,必是冲着功名利禄去的,只怕得志便猖狂,又如何会低调做人做事故而朱元璋有此断言。
张軏讲过了,掌京营。
太监曹吉祥,曾参加过第一次麓川之战,正统9年征兀良哈、以及镇压东南方向矿工起义。
是正四品太监,太监里最高阶。
掌京营,也不知道是正统9年和张軏搭上线的,还是京营时期搭上的。
由于于谦对军制的改革,太监在军队的作用大大降低,巡抚文臣获得了主要话语权。
景泰对宦官的不法事惩处严厉。
曹吉祥的诉求是很浅显、很直白的我想重新拥有快活的日子。
傅友德呵呵冷笑。
武将打仗,文臣话语权
他开始觉得未来的日子,也没有那么好了,至少现在,他打仗时,还是有很多话语权的。
朱元璋却开始沉思“之前说宣府守将杨洪的儿子贪污,是土木堡诞生的谜因之一。这贪污,必是导致边防糜烂的重要因素之一。于谦增设巡抚文臣,也许不是为了争夺打仗的话语权,而是为了查贪污。”
对上这个,所有人都不敢说话了。
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查贪污与朱元璋绑定最深的了,可以说,一说起贪腐,老朱的灵魂就开始振颤了。
老朱前后这么一思量,自觉是看透了于谦的深意,便颇为赞赏地笑起来
“查贪腐,何错之有错只在,于谦这个兵部尚书,没有碰上咱这个知心人若是咱来说,咱就让武将好好打他的仗,文臣好好查贪腐,任何敢伸手的文武,咱都把他给嘎了,看是他的脖子硬,还是咱的刀够利”
石亨就比较复杂了。
在土木堡之变的前置战役,大同阳和关之战里,宋晟的儿子宋瑛、朱荣的儿子朱冕战死,独石亨逃回京城,并被下狱。
无论听几次,朱棣都感觉怒发冲冠。
此时此刻,他也想像嘉靖那样呐喊道这都是朕的人才啊这都是朕那知心人的后代啊
是于谦救了他,推举他戴罪立功,令总京营兵马。
石亨在北京保卫战里,担的起武将首功,与于谦配合默契,荣升武清伯。
乃至于实录出现了“人心倚赖,系国家安危者,惟兵部尚书于谦、武清伯石亨而己”这样的夸赞之语。
如果说,于谦是景泰最先信任并笼络的文臣,放到武将里,石亨就是那个人。
和于谦从兵部侍郎提到兵部尚书这种升迁不同,石亨是从谷底被拉出来。直接从戴罪之人,一步登天,变为伯,又在登基后变为侯。
景泰很信任这种履历,我都再造你的人生了,你总得为我效死吧
所以病了后,景泰选他为重要祭祀代行礼仪之人。本该是陈懋来的,陈懋之前就是代行礼吉祥物,不知道是病了,还是其他原因。陈虽也被放置y了,但比王骥体面
朱元璋摇头“若陈懋真是病了,那咱这孙儿的运气,是真的不行”
如上述所说,于谦的军队改革,增加了文臣话语权,石亨也不喜欢这种被牵制的感觉,他和曹吉祥在换皇帝后,“又恶文臣为巡抚,抑武臣不得肆,尽撤还。”
动机就是,不想要头顶再压着一座山。
他和曹吉祥脑子都不太ok,拿了权力就肆意妄为,没多久被堡宗卸磨杀驴,轻松处理了。
“哼。”朱元璋冷笑一声,果然啊,他根本没有想错,不让文臣当巡抚,不就是为了自己肆无忌惮,欺男霸女,勒索钱财吗
“石亨啊石亨,你和堡宗这两个烂泥地里的家伙凑到了一块,互相比烂,终究是比不过那更烂的堡宗啊。”
最后是这个徐有贞,又一个有用垃圾。
徐有贞,原名徐珵,在土木堡之变后提议南迁,仅此一事,就称得上遗臭万年。
徐有贞因此长期得不到升迁,于谦比较红,他就找于谦的门路,于谦是举荐了,景泰不愿意,认为提议南迁之人都是心术不正。
徐有贞又不知道是皇帝看不上他,小人心态觉得于谦作梗。
后来陈循对他点出症结,你改个名字、换个马甲。
于是,徐珵变成了徐有贞,这招果然有用,廷臣再推举他干活,景泰认不得名字了,就把他派去治水。
别人治不好的黄河水患,他ok了,便以此功得到了封赏。
大家本想狠狠喝骂这没有半分骨气,一心南迁,还只会耍小聪明的徐有贞。
但听到后来,喝骂声顿住,大家都沉默了。
此时内心只有一种想法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你本来可以靠着水利留名青史,如今,却只留着一心南迁的臭名
朱元璋又疑道“后人真的会记得他治水吗”
朱棣“感觉应该没有吧。会提到他,也只会是在这等事情中一笔带过吧。”
徐有贞的水患方案当然有局限性啦,他没有认识到黄河分流的危害,只是单纯的保住河槽,最后就是泥沙不断堆积,变成地上河。
和明末潘季驯大神,提出的天才想法束水攻沙不可同日而语。后者一直被借鉴吸收,并融入我们现在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让暴躁辣妈河变得温柔可亲。
但是,徐有贞牛逼的地方是,他做了水箱放水实验啊比欧美那帮流体力学科学家早了整整四百年。
垃圾放错位置了,就应该让他专门去研究科学,而不是参合政治,放大他蛇蝎的心肠。
大家一听,立刻抛弃了早已被抛弃的徐有贞,开始念念有词“束水攻沙”。
蹇义才思敏捷,迅速答话“陛下,福泽已明确指出,黄河分流有害。这束水,必是指收束黄河水道,合而为一。攻沙若是对应的地上河一说,想来是攻克泥沙之意,臣却有些不明白,束水如何攻沙。”
朱橚却抢答“如何明白,这徐有贞不是告诉我们了吗就做那水箱放水实验把混有泥沙的水箱里的水放出来,看看这放出来的水,是什么水,有多少沙,做一做不就全懂了”
朱元璋拍手“对呀原来如此,实验就是和咱们给官要试一试,他们做事情前也拿个小的试一试。”
朱权“这个实验还有专门的称呼,叫流体力学呢,想来水流的走势也有具体的物理学知识。”
朱元璋管理朝堂那是说一不二,此时却如同懵懂孩童,说话间还挺谦虚谨慎的“哦流体若是能黄河清,倒也是个好的,不比量子力学差呢。力学都是好的。”
题外话一下。
于谦和景泰的关系,确实可以说是君臣相得,但相得不代表连体婴儿,不代表完全信任和完全一致哈,景泰也在节制和防备着于谦的权力。
一部两尚书这种从未有过的怪像,只在吏部与兵部。于谦掌印,另一个尚书仪铭是景泰王府旧人,是在景泰3年5月前任命的,和于谦在太子问题上不是很赞成易储有点关系。
仪铭景泰五年死掉了,于是景泰六年任命了石璞。
景泰元年,天子三孤的少保是文臣第一位,但后面因为收买文臣,景泰二年,内阁大臣陈循、高榖就已经同为少保,三年初,胡濙、王直为少傅,越过了于谦。
朱元璋“”
朱元璋神色一下变得谨慎了,他小心翼翼问“那给了多少俸禄啊”
看着他的模样,一下子,大家都开始反思了。
我们大明,真有这么穷吗
至于让爹你一听见多了几个少保、尚书,就一副家里坚持不下去,马上就要破产的样子